现面向全国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预约培训!

培训预约电话:0911-2120092 (孙老师) 0911-2120093 (黑老师)

延安市总工会干部培训中心
李老师: 0911-2120092
黑老师: 0911-2120093
联系地址:延安市宝塔区南大街30号
当前位置: 首页>>学习园地>>学习心得
窑洞讲述燃烧的青春

作者:工人文化宫

浏览:892

发布时间:2023-04-11 20:52:24

1月11日,67岁的杜昆三和当年一起“上山下乡”的知青们将再次返回“第二故乡”西昌追忆青春。

 

47年前,年仅20岁的杜昆三响应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”的号召,来到了位于西昌市月华乡的四川省青年农场。600多名知青,在一大片荒原上开荒拓垦。

 

时光流逝,岁月已在杜昆三的脸上刻满了皱纹。但是,他们不会忘记这段记忆。在当年农场的原址上,西昌市修建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西昌纪念馆;当年知青们修建的窑洞,也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
就地取材,自力更生建窑洞

 

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,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整个社会,也影响了城市的每个家庭,而月华知青窑洞群正是这段历史的实物见证。

 

羊虎山下,一孔孔窑洞相连,形成了一道土黄色与黄褐色相映的风景。走近一看,14孔窑洞的规格和形制完全一致,其平面为狭长方形,断面为拱形,长10米,宽3.5米,高2米。一个狭窄的门,一扇狭小的窗户,站在门边一眼就能把窑洞看个通透。

 

西昌市文管所所长马玉萍告诉记者,这些窑洞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,2012年7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月华知青窑洞群见证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。

 

知青王晓玲就曾参与了窑洞建设,当年的修建场景她还历历在目。那时,她才17岁,到农场后分配到基建队,主要任务就是修建窑洞。她说,刚到农场时,是一片荒原,大家搭起帐篷睡觉,只砌了两道围墙隔开厨房和厕所。为了解决生活、生产及办公,大家很快开始修建窑洞。

 

如今说起来,窑洞的建造方法很简单:先用石头砌成两道石墙,并固定拱架,将木板均匀地铺在拱架上,再将三合土抹在木板之上,最后取出拱架,砌上砖墙即成。但在当时,这却是异常艰苦的劳动。

 

王晓玲还记得,砌墙的石头,是知青们到山上去抬回来的,要两三个人才能抬动一块。三合土是用河沙、石灰和泥土搅拌而成,要赶在凝固前均匀地涂抹到窑洞顶上。还有一件很麻烦的事:如果一孔窑洞没有完工,第二天就粘合不上,还容易垮塌。于是,大家经常熬夜加班,一旦动工,就一定要把一孔窑洞修完才停工。

 

为了鼓舞干劲,基建队中抽了几个人组成文艺宣传队,专门编一些快板、说唱节目表演给大家看。那时,王晓玲一边挑土,一边就唱“同志们哪呵嘿,加油干哪呵嘿。咱们的窑洞嘻哩哩哗啦啦,修得好哪呵嘿。”

 

知青到农场的4个月后,就已经修建好了4孔窑洞。到最后,基建队一共修建了42孔窑洞,分为4排,形成一个四合院的布局。


咨询热线
0911-2120092
0911-2120093